2025-06-1109:14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和預制菜一樣,預制烘焙(又稱:冷凍烘焙)作為規模化、工業化的飲食解決方案,正在潛入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速凍食品巨頭們近年來增長放緩,急需開辟新藍海。于是,一個香氣四溢的新戰場——冷凍烘焙,成為了它們的共同選擇。
前不久,海欣食品旗下唯一的高端面點子公司——百肴鮮,“黑金&烘焙系列新品上市啟動會議”在千年古城「江陰」圓滿收官;五一假期,安井食品控股的萊卡爾(太倉)烘焙有限公司的“烘焙城堡”試營業,5天吸引了近4萬名顧客,銷售額破百萬……
安井、千味央廚、海欣等速凍大佬紛紛落子,預制菜與預制烘焙看似同根同源,為何后者似乎更受青睞?冷凍烘焙的魅力何在?對經銷商而言,又蘊藏著怎樣的機遇?速凍企業做烘焙,到底有幾分成算?
01
冷凍烘焙:速凍食品企業中的“香餑餑”?
市場數據描繪了一幅誘人圖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冷凍烘焙市場正在以超過25%的年復合增長率迅速擴張,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元。盡管目前市場滲透率僅為20%以下,遠低于歐美成熟市場的60%水平,但這一差距恰恰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從全球視角看,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和印度)被視為預制烘焙行業的“增長引擎”。北美和歐洲市場雖然成熟,但增長主要依賴產品創新和品牌差異化,而中國市場的規模化效應和消費習慣的轉變,為行業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艾媒咨詢的調研顯示,2023年中國消費者中,90%以上了解并食用過預制烘焙制品,其中42.31%的消費者表示“非常了解且經常食用”。這一數據遠高于預制菜的市場滲透率。
圖源:網絡
預制烘焙的核心優勢在于其高度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從原料配比到烘烤工藝,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通過工業化手段實現精準控制,確保產品品質的一致性。相比之下,預制菜因涉及復雜的烹飪步驟,標準化難度更大,消費者對口味的容忍度也更低。
圖源:網絡
此外,烘焙產品的復購率較高。例如,面包、蛋糕等日常消費品具有剛需屬性,而披薩、蛋撻等休閑食品則滿足了消費者對零食化的需求。根據《2025中國烘焙趨勢報告》,烘焙食品在“零食化”“充饑”“替代正餐”三大場景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6.8%、47.7%和43.2%。
預制烘焙的消費場景也正在從單一的節日禮品(如月餅、蛋糕)向多元化的生活場景延伸。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消費者食用預制烘焙的場景中,戶外活動(露營、野餐)占比53.71%,居家場景占比50.41%。
這一趨勢的背后是消費習慣的升級:年輕一代(Z世代和千禧一代)更注重“便利性”和“體驗感”。預制烘焙通過“即食化”和“定制化”設計(如個性化包裝、健康原料),滿足了這一群體對效率和品質的雙重需求。
02
安井、千味央廚、海欣、海底撈、庫迪等企業入局
作為速凍食品領域的“頭部玩家”,安井食品近年來不斷拓展業務邊界。2024年3月,安井收購鼎味泰70%股份,并通過其控股的萊卡爾(太倉)烘焙有限公司,切入冷凍烘焙賽道。萊卡爾的產品線涵蓋軟歐包、貝果等,已覆蓋瑞幸、奧樂齊等渠道,并通過瑞幸出口至香港。
今年五一假期,萊卡爾位于太倉的“烘焙城堡”正式試營業,期間五天客流超4萬,銷售額破百萬。這一零售終端不僅展示了冷凍烘焙產品的豐富品類,還通過“冷凍+現烤”模式,探索了烘焙場景的多元化體驗。
安井的布局表明,其正試圖通過“產品+渠道+品牌”三位一體的戰略,將烘焙業務打造成新的增長極。
海欣食品作為速凍食品行業的老牌企業,近年來業績增速放緩,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2020年8月份,海欣食品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公司擬出資1830萬元,收購百肴鮮61%的股權。百肴鮮主要生產和銷售中高端速凍面點制品,其主要產品包括蛋黃燒麥、流沙包、四方包、紅糖饅頭等。這也意味著海欣食品正式進入速凍面點市場。
今年4月份,海欣與百肴鮮合作推出“黑金&烘焙系列”新品正式上市,作為海欣食品旗下唯一的高端面點子公司,百肴鮮還是全國芝士卷產量、銷售量最大的工廠,日產能達到20萬條。
圖源:海欣美食
海欣的選擇并非偶然:烘焙市場的高毛利(通常達30%-40%)和低競爭壁壘,使其成為速凍企業轉型的首選。此外,海欣在速凍食品領域積累的供應鏈和渠道資源,為其快速切入烘焙市場提供了天然優勢。
千味央廚作為餐飲供應鏈龍頭,近年來開始向B端和C端雙向發力。其推出的獨立烘焙品牌“焙倫”,專注于烘焙類產品的研發與生產。2024年財報顯示,千味央廚烘焙類產品營收達1.7億元,同比增長顯著。
圖源:千味央廚
千味央廚的優勢在于其對餐飲場景的深度理解。通過與瑞幸咖啡、海底撈等連鎖品牌的合作,千味央廚將烘焙產品嵌入餐飲供應鏈,實現了從“中央廚房”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覆蓋。此外,其線上渠道的布局(如直播電商)也為其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除了上述企業,食品巨頭們對烘焙賽道的布局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今年五一,海底撈推出首家烘焙品牌“拾?耍”,以“安心吃、放心耍”為核心理念,顛覆性價格策略引發行業震動;
圖源:網絡
庫迪咖啡成立烘焙公司,試圖通過咖啡+烘焙的組合,打造“第三空間”。
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在于:烘焙不僅是其“第二增長曲線”,更是其全品類擴張的重要支點。通過烘焙,他們可以進一步滲透餐飲、零售和家庭消費場景,形成“產品+場景”的協同效應。
03
速凍巨頭做烘焙:優勢在手,挑戰猶存
通過梳理,菜菜認為:速凍企業進軍預制烘焙市場,有優勢也有挑戰。
首先,手里有“高速公路”,開車就是快。作為傳統的速凍食品企業巨頭們,花了多少年、多少錢,才在全國織起了一張密密麻麻的冷鏈網?從大倉庫到冷鏈車,再到超市的冷柜、便利店的冰柜,甚至餐館的后廚冷庫,他們都能觸達。
圖源:網絡
此外,冷凍面團、半成品的牛角包、冷凍蛋撻皮…這些烘焙半成品,本質上也是“凍品”。新貨來了,直接就能搭上這條現成的“冷鏈高速路”,嗖一下就鋪到全國各地的終端。這可比從零開始建渠道快太多了,省下的錢和時間都是天文數字。
圖源:網絡
以安井為例,做火鍋料起家,渠道網絡極其強大。后來它做小龍蝦預制菜、做米面點心,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這個現成的冷凍渠道快速鋪開。烘焙也是同樣的邏輯。
其次,玩轉冷凍是速凍企業的看家本領。溫度控制、冷凍技術、倉儲管理、冷鏈物流… 這些對保證烘焙半成品的品質(不變質、不起冰晶、解凍后口感好)至關重要,而這正是速凍企業的強項。他們的大工廠也能快速實現規模化生產,成本控制得更好。
不可無視的一點是,原料采購也有話語權。面粉、糖、油這些烘焙大宗原料,他們采購量大,議價能力自然強,成本上可能有優勢。
“買買買”是最快的入場券。自己從零開始研究面包發酵、蛋糕配方?太慢了!市場不等人。直接買下一個成熟的、有口碑的烘焙品牌或者工廠(比如專門做冷凍面團、或者有知名烘焙連鎖的品牌),馬上就能獲得現成的。上文提到的安井收購鼎味泰70%股份,并通過其控股的萊卡爾(太倉)烘焙有限公司,切入冷凍烘焙賽道,就是這樣的道理。
雖然不完全是烘焙,但像安井頻繁并購(如新宏業、新柳伍切入水產預制菜),三全收購“龍鳳”速凍食品,都展示了這種“買現成”快速擴充品類和能力的策略。在烘焙領域,如果它們收購一個像“立高食品”這樣的冷凍烘焙原料企業(當然立高本身已上市),或者某個區域性知名烘焙中央工廠,效果類似。
最后,“不差錢”是底氣。這些上市的大企業或者行業龍頭,通常資金雄厚,有能力去談并購、做整合,扛得住前期投入。
說完優勢,挑戰之處也有幾點。
首先,固有印象是道坎。消費者一想到“速凍企業”,本能反應可能是“餃子湯圓”、“火鍋丸子”。讓他們相信同一家公司做的冷凍面包、蛋糕能和面包房里飄著香氣、現烤現賣的一樣好吃、一樣“新鮮”?這需要花大力氣去溝通、去教育市場。
其次,渠道雖好,但用起來可能“打架”。貨該放哪兒?傳統的速凍食品冷柜(放餃子湯圓的區域),真的是放冷凍面包、蛋撻皮的最佳位置嗎?消費者會去那里找嗎?可能需要開辟新的、更貼近烘焙消費場景的終端點位(比如便利店的熱食柜旁邊),或者重點發力餐飲(面包房、酒店)渠道。這涉及到渠道資源的重新分配,可能產生內部矛盾。
圖源:網絡
然后,“新鮮”供應鏈可能不是長項。雖然凍鏈是強項,但烘焙里有些講究“短保”(比如幾天保質期)的品類(某些蛋糕、中點),需要更敏捷、更精細的“短鏈”配送(快速周轉、小批量多批次、更精準的溫控)。這種運營模式和速凍企業擅長的大批量、長保質期、大流通的模式不太一樣,可能是需要補課的地方。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速凍巨頭們手握“現成的冷鏈渠道” 這張王牌,加上 “買現成” 的策略,確實能像坐上高鐵一樣快速殺入烘焙市場,把產品迅速鋪到全國,成本優勢巨大。但要真正成功,得翻過幾座大山
這條路子行不行得通?肯定有戲!看看安井通過并購和渠道優勢在其他預制菜領域的成功就能知道潛力。但能不能走好?關鍵在于速凍企業能不能成功地從“凍品大王” 變身為懂得烘焙美學、能玩轉終端的多面手。這不僅僅是砸錢鋪貨,更是一場關于品牌重塑、精細化運營和整合能力的硬仗。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