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809:05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夏日炎炎,適宜“吃冰”。
日前,農夫山泉在山姆會員店推出“純透食用冰”,規格是2kg(差不多就是4瓶500ml的瓶裝水),售價22.8元。相同重量的瓶裝水只賣8元,換成冰就賣到了22.8元,直接就翻了近3倍。
去年,冰杯生意大熱,今年,冰杯換成了冰袋,還能延續之前的火爆嗎?
01
農夫山泉“天價”賣“冰袋”?
近日,山姆會員店上架的一款2kg裝“純透食用冰”引發熱議:售價22.8元。
根據山姆會員商店小程序顯示,這是農夫山泉新推的“純透食用冰”,采用“杭州千島湖水源;潔凈過濾消殺用水”。在工藝方面,該產品經過“24-32小時的超低速緩凍凝結”,相比流水冰工藝冰塊,相同條件下融化速度降低約20%,且“冰晶純透”,適合專業品酒、微醺調飲、自制冷飲等多種場景。
如果按照產品詳情頁建議的“一袋(2kg)能做 13 杯冷飲(以每杯 150g 冰計)”用法和用量計算,用這款產品做成的冷飲,單杯僅冰塊的成本就要1.75 元左右,看上去似乎并不算貴。但對比農夫山泉的瓶裝飲用水(以 500ml/瓶為例)來看,價格幾乎翻了3 倍。
在社交平臺上,廣大網友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
一方面,不乏“夏日救星”“告別制冰機” 的贊譽,不少消費者驚嘆于其晶瑩剔透的質感,直言家庭冰箱難以企及;
另一方面,在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眼中,22.8 元一袋的售價無疑是讓人咋舌的“天價”。
甚至引發網友熱議:"這賣的是冰塊還是黃金?"
但是,水和冰在制作、運輸方面都不一樣,不能進行價格的簡單對比。
此外,據產品介紹,干凈、融化慢、方便,是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的最大賣點。產品詳情頁中,還將其與家庭自制冰塊“等待冰凍時間久,融化速度快,氣泡、雜質多,衛生無保障”等痛點作為對比,凸顯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的優勢。
事實上,農夫山泉去年就開始試水“冰生意”,推出160g冰杯產品,單杯零售價突破3元,相較550ml瓶裝水溢價超100%。而冰杯的火爆,也引得各大企業入局。
02
“冰杯”換“冰袋”賣冰生意還能繼續火嗎?
關于農夫山泉的“純透食用冰”,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就相當于一個大規格的‘冰杯’,主要是為了匹配新生代消費者可以隨意DIY飲品的一個基礎性產品,既匹配了飲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匹配了消費者對于情緒價值、社交屬性的核心需求和訴求。”
《2025中國都市消費行為白皮書》顯示,冰杯銷量連續兩年增速超 300%,一線城市人均年消費冰杯達48杯,市場滲透率持續攀升。此外,據奧緯咨詢數據顯示,冰品冰飲在即時零售渠道正以39%的年增速狂奔,遠超全渠道8%的增長率,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30億元。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繼續做冰塊生意似乎前景可期。
不過,市場對農夫山泉袋裝食用冰22.8元/2kg的定價爭議明顯。但考慮到其品牌溢價、品質保障及場景適配度,性價比也并非毫無亮點。它瞄準的不是價格敏感型大眾市場,而是愿意為品質、便捷與體驗買單的中高端客群。
橫向對比,麥德龍同類產品3kg售價22.89元,景金利10kg僅售8元。農夫山泉的溢價優勢源于品牌價值與工藝壁壘,但若無法持續深化“高端食用冰”的品類認知,極易陷入性價比之爭的輿論困境。
從成本來看,農夫山泉瓶裝水的核心成本集中于瓶身與瓶蓋,而純透食用冰采用塑封袋包裝,包裝成本在22.8元/袋的售價中占比近乎忽略不計。其真正的成本大頭在于水源深度凈化、緩凍工藝產生的高額能耗,以及全程冷鏈運輸投入。
與批發市場800-1000元/噸的傳統批發價相比,通過ToC模式銷售的袋裝純透食用冰,毛利率可突破60%,遠超瓶裝水的傳統利潤水平,成為極具想象空間的盈利增長點。
不過,我國食用冰行業目前主要遵循SB/T10017-2008行業標準,由于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在此背景下,蜜雪冰城1元冰杯、便利店自有品牌冰品等平價產品,以及制冰機的家庭普及,正逐步蠶食市場份額。
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這種袋裝冰能否代替冰杯 ,持續去年夏天的火熱?“賣冰”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我們拭目以待。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